好久没有更新网站了,说起来网站布局方面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却一直拖延下来,有时候一想起这,竟也觉得当时一时兴起决定玩的东西居然也成了一种负担,暗暗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配图当然是最近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了,在我在这世上蹉跎的第二十三个年头,混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部车,其实最开始决定买车的时候,我是只打算少花点钱买辆二手的,唯一的条件是不想开烂大街的所谓的“四大神车”,然后正如意料之中那样,这唯一的一个条件最后完全左右了我所下的决定,而且我买的是一辆自己一直希望自己能熟练掌握的手动档,然而,一直到车送到我手上的那一天,我都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安稳地操纵它,没办法,我就喜欢有挑战的生活。
手动档的乐趣是毋庸置疑的,这周有一天早上上班等红灯左拐时,绿灯亮起时我本应让行对面的直行车辆,突然心里一动,于是两千转弹射起步,然后直接地板油一档七千转抢行了过去,那一刻我估计所有四个方向的车都被我的引擎声吸引了,虽然我也并不是有意为之,但这种感觉显然是只有手排车才能给我的。也更懂了一些为什么这种车不要买二手的了————开这种车的人根本就不会好好开嘛。
然而除了上下班时不一样了以外,我的生活其它层面还是一成不变的,我原以为有车了之后会开去到处玩,但实际上每个周末还是宅在家里。最近看了不少书。
首先是把金庸的射雕三部曲给看完了,第一部《射雕英雄传》感觉是一部很四平八稳的武侠小说,讲武林中人的快意恩仇、绝世武功的所向披靡,英雄与佳人、宝刀与良驹,因此让我觉得反而平淡无奇。看到第二部《神雕侠侣》,我首先最大的感受是有一种宿命论的感觉,小时候的杨过从偶遇郭靖夫妇,再到黄蓉不肯受益,再到全真教中再次被轻视,鲜与他个人性格有关,仿佛命中注定他要拜入古墓门下。另外金庸让我感觉立意有所拔高的一点是,将杨过对郭靖复仇的心境刻画得很好,从他一开始不论过往具体原因一心只想为父报仇,再到后来被郭靖对他的一片赤诚所感动,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侠之大者的大义最终放弃报仇,这里将国仇家恨结合到一起以及国仇高于家恨的立意是很高明的。然而我看很多评论说《神雕侠侣》主要想表现的是杨过反抗世俗的叛逆,我反而没什么感觉。而他与小龙女之间的感情也让我感触不太深刻,毕竟那种始终如一(特别是小龙女对他)的爱情不太真实,尤其是在这个人们的交流远较过去频繁的现代社会,同种类型的人可能一辈子会遇到很多次。
《倚天屠龙记》就是我这次重看这三本书的原因,我在网易云上看到周芷若对张无忌所说的于心有愧那段话,瞬间就被这种笔法所抓住,而这本书也完全没让我失望。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它也表现出了金庸最高的艺术水平。首先是整个江湖,在射雕中,正派人士即是一身正气坦坦荡荡,邪派中人则作奸犯科,甚至有些千人一面的感觉,除主要角色以外人物过于扁平。在神雕中有所改观,全真教这样的名门正派中出现了赵志敬尹志平之流的心术不端者,而蒙古王子的打手中也有极重义气之人,更有古墓派这类的中立门派。而到了倚天,则仿佛是为了讽刺一般,反倒是名门正派全是一些伪君子,而所谓魔教则全是真性情的豪杰。(说到这里我倒是想起来有人说《笑傲江湖》是暗讽中国政坛之作,可惜当年读的时候只是小学,对这一点完全未认识到,有机会定要再读一次。)除此以外,倚天中对爱情的描写也是一绝,想不到金庸如此侠肝义胆之人对儿女情长也有如此细致入微的见解,从张翠山与殷素素初见,再到后面迫于谢逊的威逼二人感情进一步升华,最精彩之处则在于周芷若和赵敏的明争暗斗以及对二人性格的细节侧写,文中的一些对白也让人不由拍案叫绝,可惜读的时候过于囫囵吞枣,没来得及把精彩之处摘抄下来,也给了我一个第二次再读的理由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细节上我觉得可以刻画得更细一些,可能对于一部武侠小说这种要求也未免有些苛刻了吧。
其实无论电影还是小说,我原本是从来不看第二遍的,《挪威的森林》改变了我的看法,这也是我近期所看的第四部小说。我之前曾看过部分,却不记得看过多少,只记得其中对于爱情的描写令我产生了极大的同感,而这部小说也一度和《飘》一起并列为我心中的爱情小说之最。于是一直下定决心要再看一次把它看完,这次读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以前已经看到倒数第二章了,原本是犯了我读书的大忌,然而我心里却完全并不以为然。因为这次读来我完全不觉得这部小说值得我对其有如此高的评价,我这次最大的感触是女主实在太过做作,我非常不明白男主为什么会倾心于这样一个女生,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是有精神疾病,这下我对男主却又充满了同情,只能感叹他运气不好。想来如果是以前的我,定会讲爱情看得无比崇高圣洁,觉得爱情定是没有理由的,不管女主让男主如何伤心都是理所应当。也许是四五年的工程师教育让我变得功利现实了起来(我确实越来越这样觉得了),也许本就是经历了更多之后我对于一些东西也学会了用世故的眼光来看待。想来我之前之所以会如此倾心这部小说,主要是因为对于单恋的内心活动刻画得很好,可能也与彼时的心境有关吧。当然这部小说作为一部三十年前左右的小说,很多优美的描写自不必多说,其文风竟与现今网上所流行的文艺青年的伤感段子所相近,看来如此超前就是村上春树的独到之处了,亦或者是说其实那些文青们实际上是在模仿他的笔法呢?我最不习惯的却是其中对于上床如此轻浮的态度。
说起来最近好些人(包括我自己)觉得我变无聊了,明明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啊,健身、做无人机、练车技、考猎照,无所事事的时候就想想这些吧。
接下来要看的书是英文原版的《1984》,也是一部去年看了一半的书。